天麻——“治风圣药”

2020-07-16



天麻,又名赤箭、定风草,是一种常见的名贵中药,至宋代的《开宝本草》开始记载天麻之名。

天麻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,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将其列为上品,因其茎如箭杆而色赤,故名赤箭。

《本草纲目》载“赤箭辛,温,无毒,久服益气力,长阴肥健,轻身增年”。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、肢体麻木、小儿惊风、癫痫、抽搐、破伤风等症。


【来源】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。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,立即洗净,蒸透,敞开低温干燥。


【性味归经】甘,平。归肝经。


【功能主治】息风止痉,平抑肝阳,祛风通络。用于小儿惊风,癫痫抽搐,破伤风,头痛眩晕,手足不遂,肢体麻木,风湿痹痛。


【用法用量】3~10g

天麻原植物长什么样,它是如何繁殖的呢?

天麻是多年寄生草本植物,这种植物很神奇,天麻种子没胚乳,叶子不含叶绿素,天麻无根,它的生长大部分时间都藏在地下。天麻由种子到种子有2年多的生活周期,除有性期约70天在地表外,天麻常年以块茎形态在土中潜居。

常用块茎或种子进行繁殖。种子只有在萌发菌的帮助下才能长出小天麻。小天麻要靠蜜环菌提供营养才能长大。

冬 麻 VS 春 麻

入冬前至春季天麻抽苔前采收的称为“冬麻”;春季出苗后采收的称为“春麻”。




“冬麻”:外形较饱满,有鹦哥嘴,断面致密,无空心,品质较好。




“春麻”:在春天,红色的芽苞萌发,吸收天麻的养分,茎抽出不断长高,春麻外形瘦瘪,有残留茎基,有空心,品质较差。

天 麻 的 鉴 别 要 点

天麻呈椭圆形或长条形,扁缩而稍弯曲,长3~15cm,宽1.5-6cm,厚0.5~2cm。

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干枯芽苞,习称“鹦哥嘴”或“红小辫”;或为残留茎基。

另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,习称“肚脐眼”。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,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;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。断面较平坦,黄白色至淡棕色,角质样。气微,味甘。

顺口溜:上有鹦哥嘴,下有肚脐眼,中间点环纹,口尝马尿味。

天 麻 的 临 床 应 用

1、天麻钩藤饮:天麻9g,川牛膝、钩藤各12g,石决明18g,山栀、杜仲、黄芩、益母草、桑寄生、首乌藤、茯神各9g。
功效:平肝熄风,清热活血,补益肝肾。
主治:肝阳偏亢,肝风上扰证。头痛,眩晕,失眠多梦,或口苦面红,舌红苔黄,脉弦或数。

2、半夏白术天麻汤:半夏4.5g,天麻、茯苓、橘红各3g,白术9g,甘草1.5g。加生姜1片,大枣2枚。
功效:化痰熄风,健脾祛湿。
主治:风痰上扰证。眩晕,头痛,胸膈痞闷,恶心呕吐,舌苔白腻,脉弦滑。临床常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、高血压病、神经性眩晕、癫痫、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。

天 麻 的 药 理 研 究
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具有益智(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)、脑保护、镇静催眠、镇痛、抗抑郁、抗癫痫、抗眩晕、降血压、降血脂、抗血栓、抗衰老、抗氧化、保肝、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。

天 麻 药 膳

天 麻 冬 菜 扣 肉


材料:去皮鲜天麻150-200克,五花肉500克,川冬菜200克,姜片15克,料酒10克,酱油10克,肉汤200毫升,胡椒粉2克,精盐5克,蜂蜜20克。

做法:天麻洗净砸碎,五花猪肉入热水锅中煮片刻,捞出抹上蜂蜜入热油锅中炸成金黄色,捞出放凉切片,码于盘中。川冬菜洗净切碎,入砂锅,盐、葱、姜、味精、酱油、料酒及肉汤煸炒,浇在肉片上,撒上天麻、盐、胡椒粉,入蒸锅蒸30分钟即可。

功效:平肝熄风,定惊止痛,行气止血。

天 麻 煮 鸡 蛋


原料:天麻片30克,鸡蛋3个,水1000克。

做法:先将新鲜天麻切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,再放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。

特点:清汤爽口,食用方便。具有治疗头痛、目眩的功效。

天 麻 炖 乌 鸡


原料:天麻15克,乌骨鸡1只,姜、盐、黄酒、味精各适量。

制法:将乌鸡去除毛、爪、内脏后,洗净,再将天麻切片装入鸡肚内放入锅中,在锅中加入姜、盐、黄酒、清水各适量。先用武火将锅烧开,再用文火将鸡肉炖至熟烂,加入适量的味精即可食用。

功效:可用于治疗气血两虚或产后体虚所引起的头晕、贫血以及低血压等病症。

图片源于网络,侵权系删



最好的医生是自己,最好的药物是时间,

最好的心情是宁静,最好的运动是步行。

愿健康常伴!

关注
follow


乌蒙菌业

生态与发展共存   品质与健康同行

|菌种|种植|加工|服务|研发


欢迎关注“贵州乌蒙菌业”公众号


 长按识别二维码,关注乌蒙菌业


↓↓购买请点击阅读全文

分享